二、合规司机VS无证司机:收益差距缩小,风险差距拉大
收入对比
合规司机:平台派单优先级提升有限,日均接单量仅多1-2单,扣除抽成后月收入差距约500-800元。
无证司机:通过聚合平台(如高德、一喂)接单,一线城市收入下降60%,但三四线城市仍能维持日均流水300-400元。
风险成本悬殊
罚款:2025年深圳、上海等城市查处力度加大,单车平均罚款3000元,部分司机一年内被罚2次即亏损万元。
账号封禁:3月起,滴滴在40个城市上线“人车证比对”系统,无证司机接单权限被永久关闭。
保险拒赔:无证运营期间发生事故,保险公司可拒赔,司机需自行承担医疗、维修等费用(案例:2025年南京某司机自付12万元)。
三、代办陷阱激增:800元“包过”背后是血本无归
假证产业链猖獗
2025年1-2月,全国超2300名司机购买PS伪造证件,被平台识别后账号冻结,800元“办证费”无法追回。
黑中介以“内部渠道快速拿证”为噱头收费,实则伪造考试记录,司机面临1-3万元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。
真代办性价比低
正规机构收费1000-1500元,与自行办理成本相近,且无法保证通过率。
四、到底值不值?两类司机这样选
建议考证的司机
全职司机:计划从业2年以上,尤其在一线城市(如北京、深圳),合规可避免“突然封号”。
新能源车主:车辆符合60万公里报废标准,长期运营摊薄考证成本。
可暂缓考证的司机
短期兼职司机:日均接单<10单,三四线城市稽查较松,预留1万元罚款准备金即可。
租赁车司机:若租赁公司承诺承担罚款风险,需在合同中明确责任条款(如“罚款由公司支付”)。
合规化不可逆,但“一刀切”不现实
2025年网约车行业呈现“政策高压”与“市场内卷”并存态势。对司机而言,800元人证费用只是入场券,后续车辆合规、年检等成本更高。若选择无证运营,需清醒认知“罚款可能远超收入”的现实。理性评估从业时长、城市监管力度后再做决定,或许是更稳妥的选择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